大洋新聞 時間: 2014-03-12來源: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 據《新民晚報》報道,80後媽媽小楊(化名)為救自己20個月大的寶寶毅然捐肝,先天性膽道閉鎖、嚴重肝纖維化的兒子重獲新生。術後第5天,小楊順利出院。“感覺就和剖腹產差不多。傷口也不太疼,還很隱蔽。”小楊說。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的肝移植團隊,成功實施了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成人-幼兒活體供肝移植手術。
  患兒肝臟纖維化
  患兒樂樂出生50天黃疸不退,兒科醫院檢查後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遂接受了手術。術後兩個月,孩子又出現了膽管炎,黃疸升高,臉色蠟黃,而且肝臟纖維化程度已十分嚴重,還伴有肝臟先天性肥大,壓迫內臟。醫生建議需立即到中山醫院進行肝移植手術治療。
  該院肝外科樊嘉、周儉教授建議進行親屬活體肝移植。樂樂的媽媽小楊與兒子配型成功。
  肝移植團隊10多位醫生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先用“機器人”全程輔助活體獲取供肝,再用傳統開腹手段切除寶寶的病肝,植入供肝。
  “機器人”取出供肝
  2月27日上午8時,在中山醫院的手術室里,“機器人”的機械手臂被套上了無菌套,3個器械臂和1個攝像臂通過媽媽小楊腹部的4個約1釐米的小孔進入腹腔實施“動作”,主刀醫生此時則坐在無菌區之外遙控“機器人”的“巧手”進行手術。
  “機器人”需要將供者用於移植的肝臟部分連同所需的一套動脈靜脈膽管等仔細地分離出來,而這些血管膽管密佈於肝臟組織。主刀醫生可以通過“機器人”攝像臂上的內窺鏡和成像系統,在目鏡中看到三維高清的手術視野,原本細如髮絲的血管甚至可以放大到10倍,猶如圓珠筆芯粗細。通過10個多小時的精細操作,240克的肝臟組織終於從媽媽小楊的肝左葉安全“斷離”,並從位於下腹部約10釐米長的“比基尼”切口中取出。
  當天深夜,醫生們為寶寶進行了“切除病肝、植入供肝”手術。目前樂樂生命體徵穩定,肝功能正明顯好轉。
  3月7日,患兒轉入兒科醫院接受後續的抗排異調整治療,如果情況平穩,一個月左右即可出院。
    (原標題:80後媽媽捐肝救子“機器人大夫”相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30iavn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